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一種自覺

--------------------------------------------------
如果你因為文章很長就懶的看,那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


一、期望

大同的世界有多大?我走進校園,就是這麼大嗎?


還記得大四學長跟我說的兩句話,我深深記在心裡。而這兩句話,一開始我真的打從心底不去認同。直到三個月後的今天,我認同了。「其實大同真的一屆不如一屆。」學長說,我當時心裡滿無奈與不解,因為我是他學弟,就坐在他面前,而他如此語重心長對我說。

上大學之前,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對我來說,我最渴望的大學生活是:也許一個禮拜幾乎塞的滿滿的行程,也許幾天的下課時間可以練我最 愛的羽球,也許幾堂空堂可以和班上同學聊天、交換心得,也許中午時間吃完飯可以到圖書館翻閱期刊或是其他有思想的書,也許假日有少許社交活動可以認識一些 校外的人,也許和幾個較熟識的朋友一起會比賽共同努力。總而言之,我想要的大學生活是個可以學習到很多事情、思想、視野的生活。不一定要跟設計有關,但是 其實設計和事事有關,所以我希望可以學習到很多很多的事情。

在我申請上大同的那時,我也開始未進入大學做準備。雖然我一直計畫要補起長久未念的英文,卻又時時懶散而持續荒廢。但至少,在大學前,我很用心的那完一本 書-設計中的設計,一本由日本知名平面大師所寫的書。我之所以用「很用心」的字眼形容,即是因為我不只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我想我至少看了三遍以上,但是至 今我仍然覺得,還有很多是我還沒在他字句間所學習到的。一本書的重量,可以用磅秤來測量。但是一本書的質量呢?對於我來說他給我很大的衝擊、改變了我許多 的觀點以及讓我知道不同的思考方向。如果用「質能互換」來解釋,這本書對我來說有極大的質量(PS:在物理中質量是絕對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下定決 心在我大學之中要怎麼「幹」。

如同各位的第一個感覺,我來到大同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小。學姊說:「小有小的好。」這句話我認同。多虧了大同的小,跟很多同學、學長姐總能不期而遇,彼此 間的距離很小很小,而班上也很快的就熱絡起來。我不排斥小學校,至少我不必在課堂間奔波於校園,也不用因此害怕吃不到午餐或趕不上大學入門。但是這間學校 卻隱藏著另外一個極大的缺點。

「封閉。」無論是校園建築規劃以致在這裡畢業的每個學生、教授。我感受到一種封閉。不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大同真的不大,但是夠 裝的下我們這些學生四年,但是四年之後,我們要何去何從?有些人不願意面對這些問題,那些人指認為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但是盲目的追隨必導致兩極化的下 場,俗話說的好:「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雖然大同的老師不會帶你住套房(而是帶你去淡水玩),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的教學適合所有的 學生?我不否認在這裡每一位老師的實力,然而我質疑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上課講講義、自己找時間做作業,這還是認真的老師。比較差的老師,上課不上課,作 業自己研究。這是哪門子的教學?某些我愛上的課居然是用上課時間做練習(或者說是作業),我認為這是耽誤學習。某些老師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認定自己是最 好的就算了,也會接連牽扯到學長、研究生、畢業生甚至大同大學。我想大同是個經不太起外界輿論的封閉學校,從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自己去查)就知道。

既來之則安之,這裡還是有很多好老師,對於有心的同學還是可以成長。但是如果成長的只是少數,那對那群少數或是其他相對多數都是不好的事。很可惜的是,每 個人唸大學的目的的確都不一樣,每個人未來想做什麼也不一樣,每個人對自己現在、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畢業後的期望也都不一樣。也許我不該打這篇文 章,讓別人以為我很自視高傲以及對其他同學有著怎樣的想法。也許也正因為,我和大家還沒熟到可以互相批評的境界,也許也因為,我自己搞不好也是沒什麼實 力。但是我想表達的是,生於安樂死於安樂。

------------------------
上了大學,你想得到什麼?
------------------------





二、欠缺

對於台灣的畢業學生,業界給予評價最缺少兩個東西。不是經驗以及成就,儘管業界在意你的畢業成績、得過的獎項,但是你是否能在納加公司生存下去,完全依靠著:抗壓力的程度、視野的寬廣度。

70年次後生的人,被通稱為草莓族,不是因為我們長的很像草苺,而是因為我們在比較優渥的家境中成長,在比較沒有壓力的過程中學習,對於未來,有些人甚至 不愁吃穿。就好比草莓在完好的環境中成長,但是面對現實社會的強風暴雨是否有幾顆草莓能夠屹立不搖?如何面對壓力,如何面對考驗,是我們這一顆顆的草莓能 否在往後的市場上叫賣的重要因素。區區的一點不順心就叫苦連天、一點點的困難就說自己辦不到,既不會成長也無法成長,不是因為你先天失常,而是你拒絕營 養。挫敗是成長的開始,我樂意參加所有比賽(只要時間夠),不是因為我自信可以拿下名次也不是我想高調出名,而是我想成長,我想學習,因為我知道我在唸大 學而非由你玩四年。而視野,便是在各種磨練之中所得到精華。一個人視野觀廣的人,他知道怎麼看事情、怎麼分析問題、怎麼面對問題。相反的,另一種人便只能 看到眼前的利益與好處。
大學四年之間,你想得到什麼?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多少人可以摸著良心回答出來。這麼說可能又有人覺得我高傲自大,但我只是希望告訴所有看到這裡的人,也許你應該看看過去三個月你做了什 麼。大一過了超過1/4,你準備好當個大學生了嗎?你準備好成為社會上一份子了嗎?你準備好學習了嗎?還是你只想用新的交朋友、玩樂,然後走一步算一步 呢?

寫到這裡,心裡很難過。一方面我怕有人看了這篇文章就直覺認為我驕傲自大,一方面因為我把我自己的大學生活寫的如此悲哀,好像我根本來錯地方,或是根本沒 地方容得下我這個怪異的外星人?現在的生活跟我所想要的差距很大,即便我想努力縮短蔗兩條線間的差距,但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讓我害怕去思考這些問題。也許 我也可以過很快樂的大學四年,也可以整天跟大家嘻嘻哈哈,可以每天都到處玩,對於某些科目,考前多花心思上去,其實好像都不難過。但是這麼做,有違當初我 來到此的目的。

一年半前,我買了我第一台數位相機。Sony W7。也正因為對那台相機的熱愛,我開始體會設計給予產品的力量,但那時的我仍想念資訊工程或者多媒體設計。幾個月後,台灣知名廠商-明碁正式併購德國西 門子的手機部門。KY(李焜耀)的勇氣、膽識令我動容,那幾個月台灣BENQ位世人所知,就好像忽然登上世界的舞台。而我內心對於設計那一點點的熱誠也一 點一點的開始發作。
幾個月後,根據合手型的穩定性要求我簡單的構思了數位相機模型,當然,沒學過設計的人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去看待一個產品,網路上的很多前輩給了我很多很多的 意見。這個挫折,也驅使我在今年的3月申請了工業設計系。直到今天,雖然也才幾個月之後,我覺得所有的成長仍來自於那本「設計中的設計」,儘管我上了大 學,念了設計,我覺得我似乎沒有成長。但是日子還是在過,時間還是在走,心中有種聲音在提醒著我(傳說中的OS嗎)。

我覺得要履行當初對自己的期望並且實踐它,如果你不認同,那也許我們想要不同的生活。所有的言論,你可以當作沒聽到,所有的建議,你可以治之不理。但是我還是不希望這篇文章會改變別人對我的看法,僅此一點。

---------------------------------
令人失望的事情,為什麼要選隊友?
---------------------------------








三、Team

應該是很久之前的文章吧,敘述著團隊力的重要性。團隊的力量是否絕對大於個人的力量儘管有待商確,但是一個可以良好運作的團隊絕對可以做到許多一個人辦不 到的事情。怎樣叫做良好運作的團隊?如果可以,隊友之間是熟識的朋友,平常就是會聊天談心知己,有著共同的默契與理想。就好像無名小站的創始人、就好像五 月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到一家公司,你的隊友是隨機的。言下之意,你無法選擇你想要的隊友,儘管你可以選擇你要和誰交好,但是在執行任務工作時,不管 你喜不喜歡你的隊友,你都要和他合作。而這就是團隊力的考驗,一個人是否可以適應各種團體,要看那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以及溝通技術。也許一個 人可以很厲害、技術很高超但是沒有良好與人相處的技巧便是孤軍奮戰。在大學之中,有很多時間可以讓你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但是大部分,你都可以選擇對象。如 果有一天,你不能選擇對象,你會放棄?還是和他合作?
為什麼會忽然扯到這一點就是最近因為參加比賽的事情搞出很多飛機,我也很難過,找隊友又不是找先生/老婆?幹麻這麼挑?如果只因為不太喜歡某個人或是對某 個人的某些想法、行為不認同而拒絕合作,也許短期還看不出影響,但是到職場上一定會吃虧。隊友≠朋友,這樣講或許無情,但是事實上和一個人是否能夠合作愉 快更兩人之間關係的好壞並沒友直接關係。然而一個在這方面處理的好的人往往可以是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當然儘管你並不想當領導者,但是你所欠缺的這項能力 會逼著你不得不去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寫到這裡算是一個結束,雖然還有一些話我想說。但是我已經表達目前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很希望大家都會是好朋友(一直),也希望大家四年之後都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設計師。就醬。





茫然望著天空,虛無的與飄落,似有似無。橋頭的另一端一盲目的人群,橋頭的這一端是酩酊大醉的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