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The Window (14)

窗外的憧憬(崩塌?)

窗外的憧憬,好美麗,
窗外的憧憬,好想擁有,
窗外的憧憬,為什麼那麼虛幻,
窗外的憧憬,原來只是一場夢?

原來我不存在,我只存在在夢裡,這只是一個想像的世界,
一個追逐完美的旅程。但是,
故事沒有完美的結束,因為我醒了。

我醒了,我在哪裡?
我在現實的世界嗎?
我在夢想的世界嗎?

原來我不存在。

我只是一個理想,一個人人曾經有過的夢,
想要達到一個完美的過程,我只是一個代名詞,
象徵著現實的殘酷,意味著夢想的虛幻。

我只是個惡夢。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生活中的相對(對與錯)

生活中的相對

當我反覆念著當若p則q,則若非q則非p,

越來越覺德邏輯的無聊。

所謂的邏輯,僅能運用在科學領域,對於現實生活,邏輯不存在。

因為邏輯,他有不可挑戰的絕對性,

然而所謂的絕對,便是控制了所有變因下的單純結果,

在童話故事裡面,你永遠不了解那個世界存在怎麼樣的條件,

所以作者的天馬行空是合理的。

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永遠不了解別人與別人的別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因此在這個世界,沒有理而言。

說到這裡難過,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理。

(定義:世界假指著人生活的社會,而非科學領域。)

因為沒有理,所也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對錯,

沒有絕對的存在,這個世界是數不盡的相對,

每個人的存在及其週遭環境有著不同的條件,

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理由與動機。

當問題的產生,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假設去處理問題,

就好像用不同的條件去看待那一條一條的數學關係曲線,

除非我們將所有的條件都設成一樣,僅留下少數變數,我們才能獲得,

也許、應該、可能的最佳解。



政治是一個例子:

貪污的官員不是好官員。

你認同嗎?

想必大家都知道,貪污就是不對,

當大家指著民進黨某些人,甚至把他們逼上絕路之時,

忽然國民黨的某位形象很好的官員,也被爆出了貪污。

由於這個事件,使得民進黨的某些人得以喘息,可以暫時不上斷頭台。

倒是對於國民黨的那位官員則出現兩面聲音,

一面很正常的,認為貪污就是不對,

另一面的支持者,則認為貪污當然不對,但是那個官員捐出去的錢比貪污的錢還要多。

如果你是正常的人,也許你是那支持有貪污就不對的一群人,很正常,

因為在種種的定義之下(社會規範、政治學、法律),貪污是不當謀取財富,

是一個不正確且須受罰的行為。

但是站在曾經被他捐助幫助到的人而言,似乎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他們知道知恩圖報,因為他們知道他捐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

但是我則認為,捐出的錢跟你貪污完全是兩碼子事,

但卻有人可以解讀,貪污是為了捐錢。

那位什麼不說,捐錢是為了掩飾貪污?

(我相信另一黨的人可能會這樣說。)


也許你覺得很可笑,

但我則認為這只是定義下不同的結果,無分對錯。

只是該受罰的還是要受罰(法律定義在先)、要崇拜的還是可以繼續崇拜。



對與錯,沒人有能力說斷。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

然當所有定義都一致討論出的也只是在一個定義下的結果。



此外,也許人會想用不同族群意見的交集來找出真正的解答,

好像當越來越多人討論之後就愈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實則不然,因為你不知道答案的範圍到底有多廣,

你不能在一張白紙上畫兩個相交的圓就說答案在交集處,

因為答案可能在圓圈之外。

設計的本質?

先說在前頭吧,設計是什麼,這是很主觀的問題,
因此對於我的言論,也不必太過苛求,除非你有興趣探討這個問題,
不然看看就算了(甚至你可以不看)。

這篇文章篇幅很短,因為有些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描述,
而是在了解之後對於生活中的現實去做判斷。

ok,以下開始。




先讓我們定義設計的範疇,

我不知道從最狹義的角度開始探討會不會比較輕鬆,
但總之,先以我僅熟悉的產品設計來探討吧。

直觀的看一個產品,從外表的特徵到實際的功能,
使用者的感覺到觀察著的審美、以及社會性、象徵性。

不管意涵與否我們看到的都是實際的面,
不管設計者有無巧思似乎也再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再引人注意。

這些客觀的條件常用來評斷一個產品是否好或壞,
或者講好聽一點:這是不是一個好設計?

但事實上都是:這東西好不好賣?

對於一個設計師,他注重的到底是產品的品質還是自己的薪水?

而產品的品質是用金錢衡量還是以消費者的實際使用來衡量?

若以消費者的實際使用來衡量,

是不是以滿足消費者的膚淺慾望程度來衡量?還是真正對消費者有好處,真正改善消費者生活?

如果是改善消費者生活,那是讓生活變得更方便嗎?還是更加糜爛?更不需要手腳?



試問如果這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人是不是可以沒有慾望?

試問如果這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人是不是就不會在進步?

試問如果這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人是不是就會很快樂?

(定義:完美的世界,假定為物質生活好到不能在好的世界)

產品設計到底是幫人走向更好,還是走向滅亡?

產品設計到底是什麼?




當我放大定義範疇,設計是什麼?

設計最原始,是一個以特定目標的計畫行為,

試問現在的設計,他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我夢想的設計,是可以助人為善與人為樂,

好的設計讓人快樂、讓人滿足、讓人活的更好,

當我越來越了解設計,越來越看清設計的醜陋。



懷念當然哥倫布的浪漫,我依稀記得我來到此的原動力與那個聲音,

我有點害怕,當我成長、步入社會、投入職場,

設計出一個又一個讓老闆不斷賺錢的工具,

設計出一個又一個不斷老消費者失血卻又無法滿足的商品。

沒錯,我不想設計商品,我討厭設計商品,我厭惡所有的商品設計,

我所追尋的設計,是一個不存在的理想,至少我不認為他存在於現實世界,

我所認為最近的理念,曾經讓我一度感動,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的設計理念,

大概也只有極為少數的消費者以及設計者能夠感受到,

甚至,我認為那些理念,似乎也是噱頭。

是不我夠用心寧聽,不夠仔細觀察,還是那個設計,

只是為自己日本風格的設計理念冠上的冠冕堂皇的標籤,

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商品。




我不知道要問誰,我不知道哪裡有答案,

當我光寶越想越深,越來越覺得這東西只不過是個屁,

是一個能夠短暫吸引消費者目光,也許替老闆賺了很多錢,

也許成為一個趨勢,so what?

所謂的商品,只是用來賺錢,對於生活,只是奢侈。



人永遠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去生活,

還是在科技能夠到達光環保技術前,

我們只能過者不斷消耗以及浪費的生活?



誰又能肯定科技能夠那樣發展,

或許你說,那還那麼久遠,你想太多了。

但我認為,這樣的特質是我更加確定我選擇讀設計的主因,

懂關懷、能感動,我不想賺大錢。



好了,本篇文章不想告訴你設計的本質是什麼,我想你有你自己的答案,掰掰。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The Window (13)

窗外的憧憬(幻覺)

我知道這是幻覺,

幻想你的感覺。

那也許是我要的世界,

我從未從中走出。

那個人不是你,

自從離開你的陰影,

我以為我獲得一片海闊天空。

但是我沒走出那個世界,

我想走出那個世界,

那真的不是我要的世界。

讓我離開,我會自己離開,我會好好離開。



窗外的憧憬,也許是曾經有過的幻想,

如此真實又虛幻到難以辨認,

也許要到某一天夢醒時刻,

才明白原來窗外的憧憬,

不是自己想要的世界,

自己想要的世界,

就是身邊的時時刻刻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