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The Window (8)

窗外的憧憬(可笑)


喜歡在夜裡,摸黑打字。完全相反於日間的行為,我思慮更加清楚。

上大學以來,最讓我高興與難過的竟是同一件事情-我念了大同工設系。
我很高興,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好相處,雖然有些人的有些行為我不能認同,
但是大家都可以相處的很快樂,整天都有數不盡的笑點,這似乎是我去學校唯一的動力?
漸漸是。

讓我難過的,這個學校好封閉、好消極、好與世無爭。感覺活在自己的狹小天地裡,很可笑。
上微積分的時候,系主任常常在那邊說長道短的,盡是我們學長姐有多優秀、過去的校友有多優秀,
然後在很奇怪的邏輯下, 我們也將會很優秀,並且成為一流設計師,出社會後非常影競爭力。
說真的,我不是看衰我們自己的實力。而是在這裡的種種,導致這個推理結果的產生。

首先,過去本來是五專、工職體系的大同,所有的教育觀念並沒有隨著大學部的出現而改變。
一切按照步驟、跟著教科書做事的精神對這裡畢業的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接著,許許多多這裡畢業的學生在國內外取得博碩士學位之後,回來這個母校教書。
承接著過去所受到的教育理念,貫徹過去所受的訓練,並交給下一代學生。

然而,台灣面臨國際化的考驗,大同是否也有面臨外界挑戰的考驗?
答案是沒有,依然是過去的教育精神,照表操課、按部就班,
似乎前人所做沒有出錯,而後者跟進就一定會對?
當然這是大錯特錯,過去的經驗逞敗與否都是僅供參考,
隨著社會的變化、產業結構的改變、國際化的壓力,
台灣不能再每一年都產出一模一樣的學生,
我想說的是,新世代的來臨,每個學生不論科系都要能夠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欠缺自由、勇於挑戰的教育方式,讓每一屆都無法超越前一屆。
也難怪我們大同永遠以過去的校友為榮。

(待續)

2006年12月8日 星期五

The Window (7)

窗外的憧憬(實力)

沮喪地低著頭,雙眼無法對焦。熟係再不過的球場邊,我絕望、無奈、失落。討厭的灰塵沾滿雙手,我在場外,看著一個一個的好球,我卻連一個也做不到。拿下眼鏡,眼前的籃框是如此模糊,我不想再顧慮什麼,用我的感覺去尋找籃框的位置。
一個人要獲得尊敬,或者只是想得到尊重,他必須要有實力。實力,是我上大學以來所夢寐以求的,不管是在設計、學業還是球場上。可惜我沒有實力,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尊重,我很挫折。

每一次,都喜歡自己蜷在角落,不想要與人接觸、不想要講話。現實世界的殘酷,我心中想回到自己的小小世界,我的小小房間,關著燈,半開的窗戶半開的窗簾。敲打著鍵盤,聽著輕柔的音樂,窗外不時一點點的雜聲。有時候真的很希望一直這麼下去,心中有個消極的我,樸實、內斂、追求寧靜與自我。一杯冷茶、一杯熱奶,空閑必喝,睡前必點,是我的糧食,然而心靈上又需要更多更多的糧食。因為太空虛,因為太害怕,害怕冷潮熱諷,害怕輕蔑鄙視。因為我沒有實力。而學校的老師們、學長們也是這樣看待我們這些一年級新生。
我想學習,我想證明。就再這一年,我想要突破,我想要突破困住我的繭殼;我想要打敗,打敗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我要有實力、我必須有實力,我才能有所嶄現,才能有所獲得。

但是,我學設計,只是為了這些嗎?這些虛華的事物並非當初我所追求的瞬間感動。我疑惑了,我不知道這麼積極的自己是為了什麼。茫然。



又一次,我在場邊,練著枯燥乏味的羽球,儘管我知道基礎很重要。看著別人在場上打著好球,我無法形容此時的心情。


我現在也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難過。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設計中的設計-讀後心得

Desigh Of Desigh 設計中的設計 原研哉 緣起

設計中的設計,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是在那很神奇的書店。忘記名子是「典雅」還是「雅典」,坐落在重陽路,也就是書店街上。一般人應該很容易忽略這家書店,不像其他的書店,有著寬敞的大門、明亮的設計、來來往往的人潮,但這也造就他的神奇。第一次進去,是某天在和某家輸出店的資深設計小健約在台北某家麥當勞討論作品集輸出問題後他建議我去逛,老實說,沒有他熱心的幫忙我的作品集也做不出來。沒有很大的招牌、沒有很大的店面,裡面所有的設計書倒是
多的不得了。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營造的環境,在隔音玻璃內,是令人舒適的輕音樂。沒有擁擠的人潮、吵雜、無法入耳或是過度歡樂的音樂。在這裡真的很適合唸設計的書、去欣賞、去踏入作者、畫家的意境。
設計中的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難得的中文繁體翻譯書籍」。市面上大多設計的書,尤其是工業設計類的,都是以外文為主,包括英文、日文、簡體文。不過當時並沒有意要買這本書,那時心理想著的是另一本叫做「設計幾何學」的一本書。讓我有了買的念頭是網路上一位前被告訴我,如果真的想在大學前先唸唸書,可以去看看這本「設計中的設計」。隨後考慮了預算,就買下了這本書。

Desigh Of Desigh 設計中的設計 原研哉 何謂設計

設計到底是什麼?

這個疑問由別人而來,卻是一個很基本的定義問題,而我答不出來。

讀了這本書,我仍難沒有答案。對很不同的人來說設計是不同的樣子。

也許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解答的問題。

但我喜歡這樣說:這個問題,不需要正確答案,而是去體會。



設計中的設計,每當我唸一遍心中就有種感動。可能也因為我是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但我相信這對很多人而言也是一個很具有吸引力的名詞。此書非本國人所寫, 而是由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所著,而後由紀建龍先生策劃翻譯成中文,最後由盤石創意出版,然後出現在眼前。依照我常駐書店的經驗,台灣的設計 書真的不多,而繁體字在這堆書中的出現確實吸引了我的目光,霎時我還以為台灣設計師也有出書,感動之餘才發現是日本人所寫。不過沒關係,設計無國界、學習 不分語言,台灣設計界起步較晚,我們要先能像外國人看齊。

何謂設計,當我寫到此時仍然駐筆而停。如同先前所講,雖然是最最基本的定義問題,介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設計選擇偏向感性,伴隨不同人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解 釋。儘管如此作者原研哉先生提出了概略性的結構:「所謂的設計,是透過製作或溝通,來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設計是一種溝通,是一種無形 的語言,傳達設計者的感受,以及所寄望能夠傳達的訊息,而作者將此訊息定名為「情報」。但這終究只是設計的表面、設計的行為,何謂設計,是每一個學習設計 的人一生所追逐的答案。

我將這種問題歸類在所謂的「真理」。真理,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完整無物的一個答案。對於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所謂的真理,像是:人類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世界 宇宙的根本是什麼?而或者是很平易近人的問題:快樂是什麼?如何才能快樂?任何一種探討真理的問題都沒有所謂的解答,這就是真理,他是極度理想的一種狀 態,而我們只能無窮逼近它而無法接觸它。

我唸了工業設計,雖然說這是一個操死人不嚐命的科系,但我心中總是有一種無形的動力去推動我慢慢走向那裡。只是我常常懷疑自己是否有那個能力去唸工業設 計,看過不少人所設計的東西,由大到小、由有形至無形,深深覺得這種賦予產品意義的這種行為是如此艱鉅的任務,但我心中也是受到這些產品被賦予的價值而感 到悸動。好一段時間,我處於這種矛盾的狀態,時時不能自己,最後我好不容易鑽出了一個出口,那就是:「有幾個人能有機會追尋自己的夢想,而當今離這扇門只 差半步的距離,我實在不應該有理由退卻。退卻,不只對不起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也對不起自己過去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那一天,我填了下去,大同大學-工業 產品設計系-產品設計組。

我目前所認為的設計,是將感性附加在理性之上,或者說,設計是追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點的一門學問,講的完整一點就是追尋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


Desigh Of Desigh 設計中的設計 原研哉 空即是無 無即是有

一種設計,是一種思想,一種人生觀,一種處世原則。空即是無,無即是有,一無所有中蘊含所有,即是空的概念,而這也正與無印良品設計概念不謀而合。

作者原研哉先生,日本籍,生於西元一九五八年,為一名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身為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以及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自二零零一年起受邀擔任起「無印良品」的諮詢委員會會員。

「無印良品」是一種以徹底簡化生產過程,來生產出非常樸素且低價格的產品,其名子由廣告文案撰稿人—日暮真三先生所取,英文為「MUJI」。MUJI吸引 人的地方當然不只是在他便宜的價格,而是在那樸素感中尋求到的滿足。「這樣就好」是MUJI的一直秉持的目標,與其不斷的改變新穎的外表去吸引各層次的消 費者,MUJI反而以其銳利的眼光去尋求真正的需要,正如同他產品的生產過程總是省略許多多餘的步驟。書中作者提及一個例子:「破碎的香菇」,正因為香菇 本身在烹調的時候除非特殊需求,多是以切成碎片(或是條狀)的方式,來讓其美味完整融入菜餚。然而市面上大多數的香菇都為了美觀常特別挑選完整好看的香菇 以提升賣相,然而這樣卻提升其成本以及造成浪費。破碎的香菇在日本大賣。MUJI的設計師正秉持這樣的一個設計觀點去檢視每樣產品,而其樸素優美風格正逆 著當時追求時上的設計界而獲得好評與肯定。這就是MUJI、「無印良品」。

空即是無,無即是有,一無所有中包含所有。這句話不時隱約出現在我心中,讓我擱頁而望著天空進入一個與外世界隔絕的狀態。什麼是空?什麼是無?什麼是所 有?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藏著不簡單的問題。當我面向窗外,打開雙手凝神大吸一口氣,我是得到了世間的所有。想像一幅畫,是一張白紙,畫面上只畫了一隻擱置的 筆,這就是無、也是有。若將空的概念完整化,將是一門很深的哲學。而設計其實就是一門哲學,或者可以這樣講,哲學無所不在。我所認為的哲學是探討物質本身 的意義、價值,而這也正是MUJI設計師在看待一個產品時的眼光。

設計師的眼光總是銳利的,在日本舉辦的「RE-DESIGN」再設計展中我留意到一個設計品:很像電風扇的CD-PLAYER(詳見附圖)。這個產品成功 的設計點不在於外型,而是在於感覺的運用。這點讓我很驚訝:「把打開電風扇時心裡對一陣涼風的期待,臉部對一陣涼風的觸覺的期待,轉化成對音樂的期待。想 像我待在那個CD-PLAYER前面,拉了一下開關,閉上雙眼期待陣陣涼風的瞬間,卻傳來陣陣輕盈的音樂,那是多麼高妙與神奇?」

身為一個設計師除了追求所謂外表的美更應該追求內在的感受,正所謂外表會隨年華老去,時代的變遷也不斷在淘汰一段一段的時尚,唯有能刻入心裡、能捕捉感受 的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極簡並不是唯一的美,豐富多採多字的色彩也別有一番風味。重點在於一個產品必須留給消費者「空間」,消費者才能「融入」產 品,並在此「空間」創造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回憶。那一個很像電風扇的CD-PLAYER也正運用此道理,這不只是一個CD-PLAYER,而是一個可以勾 起消費者對電風扇記憶中的感覺的CD-PLAYER。在外形上,他不完全的表現出電風扇的形式,而是用拉垂釣的線來開關的方式來喚起大家記憶中開店風扇的 情景,再進一步而引發此將觸覺、記憶轉化成聽覺感受。這也是一種空的概念,引導式的將消費者導入預設好的「記憶空間」,讓他的記憶在此「空間」無限發揮, 並伴隨著聽覺的刺激而充滿這個空間,享受、滿足、亦即是所有。

設計中的設計,是如此的不簡單,我所踏入的不只是一個眼睛才可以看的到的世界,伴隨觸覺、聽覺與記憶,這個世界對尚未接觸設計的我來說是空也是所有。




空即是無,無即是所有,一無所有中蘊含所有。讓我想起每個空盪盪的早晨,卻蘊含著所有昨晚夢中所喚起的記憶。每個寧靜的夜晚,卻包含一個人一整天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消逝,也許火化成灰,也許入土為安,結束的那一刻卻不是什麼都沒有,你說是吧?


附記:

Desigh Of Desigh 設計中的設 空、無、有之延伸問題討論

引用Walter
------------------------------------------------------------------
空即是無,無即是有

這句話在我的想法裡是個怪怪的東西,因為其本身空、無、有的實質
與抽象定義就沒有很清楚,所以當人們在解釋或證明的時候就沒有意
義了。(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麼說都對啦)

當然如果有定義好的話,在講出來就有意義了。
------------------------------------------------------------------

定義就有意義了嗎?

我想說,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定義的。
沒錯,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在了解問體本身的同時,必須對這個問題有個明確的定義。定義問題,可以讓討論的人更佳清楚要討論的目標,才不會導致所謂的雞同鴨講。
但是很的事物是無法定義的,用一個形容詞來說就叫做混沌。舉凡善、惡、喜、怒、哀、樂、美、醜,我們都只能從其外顯行為來定義這些抽象的名詞,而無法對其本質下定義,到最終的結論是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去衡量這些混沌的事物、觀念...etc。
就我與友人Walter先前對善惡、對錯的討論結果而言,證明這些事物並沒有討論價值,但也不代表這些事物本身沒有價值,也因此書(設計中的設計)中並未對空、無、有這些概念具體的下定義,反而藉由舉例的方式讓大家對空、無、有這些觀念有所認識,正如同上所言,這些事物無法被定義(indefinable 難以定義的),而作者原研哉先生也只是希望能夠將這個觀念帶給大家,而大家在由自己去體會自己所認定的空、無、有。



而這樣並不能說這樣的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對吧?

好設計?

什麼是設計? 是好設計?
什麼是設計?

「設計」不僅僅是外型、色彩、圖像或其他創意表現方式而已,設計更與企業競爭、營運模式、組管理及社會文化等不同構面緊緊結合與互動。

認識好的設計?

有「義大利城市形象創造者」之稱的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墨尼瑞(Giuliano Molineri)直言:「好設計,不只是有好的外型或外觀。」


認清了設計的迷思,墨里尼強調,好設計一定要有原創性,易於辨識的個性及整體性(Allness)-也就是要能結合所有對的元素,像是對的品質、對的價格、對的市場定位與策略等。一方面,,要對技術深入了解,另一方要易於以低成本製造,所以,「好設計其實是好是好計畫」。

夏普(Sharp)公司第一位設計總監(Kiyoshi Sakashita)於1982年所說的,「好設計」的定義是,一個產品在實用、和諧及美麗之間巧妙組合,不單單只是實際好用,高科技運用及人類感性需求,也都能完美和諧共存。


國際設計師也一致推崇,好設計應把責任納入,除了像是注重環的「綠色設計」概念,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社會責任,更是設計工作者需時時念茲在茲。
定義什麼是好設計?

好的設計,必煩要有好品質與原創性,且符合四項特點,第一是功能,其次是外觀要能引誘入(第二),第三是易使用性,第四則是責任,不只是環保責任,還包括社會責任。(Reddot Award 總裁 Peter Zec、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

概略產品分析

產品分析


從老師上課的講義裡,我們可以知道老師將產品所呈現出來的特徵分成六大類:
1. 實用性
2. 審美性
3. 獨創性
4. 操作性
5. 經濟性
6. 安全性


當然關於各種特徵的敘述,從講義中都有寫我就懶的多寫一遍。不過我覺得這張講義中有不少可以討論的問題。


所謂的實用性,雖然只是探討是否達到目的與否。但事實上,如何達到目的,才是實用性她價值在的地方。我私自認為,實用性的價值,在於「整合性」的程度。忽 然冒出一個名詞先別詫異,所謂的整合性,就是指「各種需求」間的平衡。由這個角度來切入,我們可以發現實用性所想要達到的目的,可能不唯一。舉個例子來 說,各位家中不知是否還有傳統的燒水壺。傳統的燒水壺,只能提供冷水,或者你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才能使用溫熱水,雖然它可以完成、達到「喝水」的需求,但是 相較於現在家中的飲水機,可以提供冷水、熱水更甚者還有提供溫水的,更能滿足在「喝水」這個大目標之下,滿足想喝「熱水」、「溫水」以及「冷水」的人。因 此當我們在設計產品考慮其實用性的同時,必須更仔細的檢視需求是否可以在細分?另一方面,還記得第一張工概講義中所提的名詞中,有一個叫做「set」,其 意義在於提共一個完整的需求,如果說把整個set當作一個產品,那這也可以把它看待成相當具有實用性。講到這裡也許你對實用性的定義開始有點模糊,原因在 於設計的種種特徵都是緊密相關連而不可區分,但之所以將其區分只是為了讓學習者了解、跟用戶可以溝通。因此之後所談到的其他特徵,都還是會有跟「實用性」 扯上關係的時候。


獨創性,很多人會很主觀的用外再來評斷。「這個東西樣子很特別,所以它具有獨創性。」這是不對的,當然外在的造型包括在獨創性的一部分裡面,但我們不能以 用這個條件來判斷他的獨創性。獨創性的範圍其實很廣,舉凡產品的目的、產品的寓意、產品的材質與製作方式到產品的機能、操作、外觀。獨創性一詞表示著前無 古人的特別,因此在評斷獨創性的同時必須特別小心,而且對該產品以及屬於該類別的產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同樣的可以從飲水機來看出一個產品的獨創性, 相較於以往的燒水壺,現代的飲水機提供了更新的功能,因此在其機能上有著獨創性。「獨創性的存在是一個產品最大的價值」這句話並沒有說錯,因為創新的東西 始終可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但是到之後會再針對此句話來討論。

經濟性,如果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就正洽好跟經濟性真正的意思相反。經濟性是從「生產公司的角度」來看。講義中有提到,如何以較低的生產成本 製造出高價值的產品,這就是產品的經濟性。從身邊的產品來觀察,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有兩種:材質的選用、機構或製程的設計,而這兩種也都被廣泛的應用在降 低生產成本上。比如說,日本無印良品的「紙家具」,就是改變一般家具常用的材質:木頭、金屬…etc. ,再利用某一種加工方式讓「紙」也可以達到應有的支撐力及強度(此為製程上的特殊設計),另一方面,也因為材質的特殊也造就其獨創性而一舉兩得。但是如果 因為要降低生產成本而降低產品品質導致顧此失彼,那就必須仔細衡量「經濟」以及「品質」的權重了,畢竟一個產品沒有應有的品質會嚴重影響到公司品牌的信 譽。

還記得第二段末提及的獨創性對於產品的影響,雖然說獨創性的的確確是吸引消費者目光的重點。但是對於獨創性的認知,如果只停留在外表的形的話將容 易陷入無盡的流行之中而不自知。說到「形」,就不得不提老師這兩張講義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一個詞-形的質。什麼是形的質?所謂的形固然是指一種具體表現的 方式,但並非只能以造型來作呈現。一個產品能與消費者進行交流的所有方式,都應歸納在「形」之中。因此,所謂的形其實包括:外型、色彩、觸感(材質)、使 用方式(行為)、產品功能。也許有些人會不同意把最後兩項歸納在「形」之中,但是我認為那只是我們主觀的用眼睛去擷取形最初的意義:一個物質的對外在的表 現,畢竟眼睛是人對外溝通、交流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事實上一個產品對消費者的溝通並不單單只透過眼睛,這們說也許可以獲得較多的共鳴吧。那麼什 麼是「形的質」?一個產品在設計之初都有他的設計目標以及設計者本身的設計理念,不管是針對什麼消費者、想表達什麼意涵,「形的質」便是這個產品是否可以 透過上述的溝通方式來傳達他本身先天具有的意義。原研哉所寫「設計中的設計」中有提到一個電風散的CD播放器(參閱我的相簿),他將人按下開始鍵同時兌音 樂的期待,巧妙的與打開電風扇開關同時對一陣涼風的期待結合。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獨創」不僅可以在造形、功能上發展,更可以從「形的質」的角度出發。
http://twdesign.net/design/viewtopic.php?t=9154
這是一個設計論壇上討論如何分析產品、產品的製作流程,
各位可以參考。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定義創意

好久沒寫寫類似的文章,
其實我覺得念設計的人心裡應該都要有自己對設計的定義。

在談創意之前,我們先來定義"新"這個字詞,新,就普遍所知,就是從未體驗過的事物就是新,比如說,新大陸、新元素、新物質、新發明、新物種、新理論、新產品、.....etc.但如果我們細部分析這些事物,我們可以發現新與舊的改變只是在於基本元素的改變。

什麼叫做基本元素呢?

以所有"可觸即"的物質世界中的最基本構成元素-質子、中子、電子來說,所有不同的物質之所以不同只在於他的本質-原子結構上的改變,不同的軌域中不同的 電子數目造就不同的元素。由最基本的觀點來看這個可觸即的物理世界,所有的"新"皆不是與"舊"截然不同,也就是說,"新"並不是從未體驗過的事物就是 新。

或許,這世界上並沒有"新"的存在,存在的是"舊的變化"或是"本來就存在只是沒體驗到"。因此,我們就把新定義為:一種改變、一種發現

因此,新大陸並不是新大陸,只是你之前不知道有它的存在。新元素也並非新元素,它只是冇些元素的某些電子跑掉或是中子被打出去。新理論也只是本來就存在到道理只是過去你不知道。同理,新發明其實也只是一種排列組合,新產品亦然。

定義了老半天要做什麼呢?
在這個定義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從頭到尾,沒有"無"的存在。也就是說過去把創造認定成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與行為與此定義是相矛盾的,在我們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到底什麼是創造。

聖經之中,上帝創造了人類,也就是說世界上本來沒有人類這種生物,那人是怎麼變出來的?用什麼變?中國傳說之中,人是從泥土變成的,那也就是說,人就是泥土的重新排列組合。當然傳說是否可信,並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重點在於,如果一個東西是從A→B,那這個過程該叫創造嗎?如果是,那A就是所謂的虛無,也就是什麼都沒有。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E=M(C)^2,質能比為光速兩倍。如果說A是虛無,沒有所謂的質量,那必定是能量。
但是將能量轉換成質量的過程也可以稱的上是創造嗎?

用了這個很奇怪的邏輯,我們得到一個答案:
創造不存在。
講到這裡也許你會翻桌,先別急,在說創造不存在之前有個先行假設,那就是創造的定義是:從無到有。

因此你要馬接受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創造,要馬就接受創造的定義是錯的。
而我選擇後者。

創造到底是什麼?在我的認知裡面,我也曾經認為是從無到有,但現在,我認為創造是神學的辭彙,
如果要用在物理世界,那我認為創造的定義就是改變。

創新則是一種思維,不同於創造,創新它的基本元素不是原子、中子、電子。而是生活中的體驗,對於一個生活經驗豐富的人來說,它有許許多多的元素可供創新。對於一個生活經驗為零的人來說,則否。

注意,我用了生活經驗為零這句話來形容某一個人思想中的基本元素。生活經驗為零這個狀況發生在有思想之前,言下之意,除非一個人沒有思想,否則他生活經驗 不會為零。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沒有思想,在人力因素控制的範圍外,一個人會沒有思想的狀況發生在:無法思考。換言之,一個人在大腦無法運作的情況下就是無 法思考、沒有思想、沒有能力執行創新。

也就因為這基本元素的不同,在創新的定義內,容許空、無的存在。這就是創新和創造最大的差別。儘管漢英字典中都叫做Creative。

創意是什麼?
先前定義了創造跟創新又為了什麼?

創意=創造*創新

也許你會疑問為什麼這是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回答你,一切都是定義問題。

回顧剛才定義的創新與創造,你會發現它們分別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精神世界、物理世界。而我花了那麼多的篇幅去定義創新與創造也就是希望,創意不會再被混淆成創新思想或是創造力的表現。

創意是在這品牌掛帥的設計時代出現的詞,這也就是"創意"為什麼在以往的字典中找不到,或者被混淆成"創新"或者"創造"。了解創意之初,我們先了解創意存在產品上與否的差別。
什麼樣的產品會讓你認為有創意?
外型很有個性還是簡約樸素?還是產品上增加了什麼功能?實用的功能還是單純為增加而增加的功能?
在這裡我們歸結到一個重點:
創意是主觀的。
再來,產品的構成,最簡單的分析方法就是把產品分成外在跟內在,產品的外在包括產品的造形、色彩、材質...etc,產品的內在包括產品的機構、主要功 能、次要功能...etc,其中的造型、色彩、材質應用是一種意向的表達,如果說設計者希望使用者使用起來有輕快活潑的感覺,造型上會使用比較非矩形的造 型,因為矩形易讓人有嚴肅的感覺,色彩上,會使用名度較高的色系、或是粉色系,就心理學上明度高的色彩給人輕鬆的感覺。而產品的內在是設計者藉由觀察消費 者、使用者習慣依據此產品的本質來做改變。
說到改變本質,不知讓你回想起什麼?
"創造的定義",That's right!
前面已將創造的定義改成舊有的改變,也就是本質的改變,也就是當我們在設計產品的內部時,我們就是在執行所謂的"創造",反觀來看,外部傳達設計者的想要 傳達的意象,也就是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思想,也就是在執行所謂的創新。因此我們知道一個產品,無論具不具有創意,都與創新與創造有關。
然而我們知道一個有創意的產品,它的設計師必定有其設計的思想,也才會因此設計出與別人不同的產品,另外,這個產品也必須是一個考慮過人因關係的產品,也 就是說,設計者也必須考慮過使用者在使用這個產品時所遭遇的各種狀況,也就是它在結構上比原先的還要更貼近使用者的某些習慣。這種改變舊有產品的結構便呈 現在產品的結構以便去傳達設計者意念的過程及行為,稱作創意。

創意=創造*創新

之所以是兩者之積乃是強調,創造與創新的表現皆不可為零的概念,儘管一個產品有多種功能,可能可以做很多事,也許它改善了使用者的行為生活,但是忽略了使用者心靈需求。
那我會這樣說:「這個產品,功能還滿多的。但是,我不想用。」








後記:

如果你要問我這個公式正不正確,我會說,這個公式是屬於我的。正不正確?對我來說正確。或者說,對現在的我來說正確。
還記得我提到"創意是客觀的"這句話嗎?對於每個人有它獨到的創意,有的人喜歡外型重一點,有的人人因層次要求多一點,有的人認為外型沒有沒關係,有的人認為功能沒有沒關係。
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公式,每個屬於每個人的公式代表著每個人的設計思維,而本文的重點與其說告訴你創意是什麼,倒不如說,我告訴你創意有哪些成分,
那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創意是什麼嗎?

一種自覺

--------------------------------------------------
如果你因為文章很長就懶的看,那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


一、期望

大同的世界有多大?我走進校園,就是這麼大嗎?


還記得大四學長跟我說的兩句話,我深深記在心裡。而這兩句話,一開始我真的打從心底不去認同。直到三個月後的今天,我認同了。「其實大同真的一屆不如一屆。」學長說,我當時心裡滿無奈與不解,因為我是他學弟,就坐在他面前,而他如此語重心長對我說。

上大學之前,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對我來說,我最渴望的大學生活是:也許一個禮拜幾乎塞的滿滿的行程,也許幾天的下課時間可以練我最 愛的羽球,也許幾堂空堂可以和班上同學聊天、交換心得,也許中午時間吃完飯可以到圖書館翻閱期刊或是其他有思想的書,也許假日有少許社交活動可以認識一些 校外的人,也許和幾個較熟識的朋友一起會比賽共同努力。總而言之,我想要的大學生活是個可以學習到很多事情、思想、視野的生活。不一定要跟設計有關,但是 其實設計和事事有關,所以我希望可以學習到很多很多的事情。

在我申請上大同的那時,我也開始未進入大學做準備。雖然我一直計畫要補起長久未念的英文,卻又時時懶散而持續荒廢。但至少,在大學前,我很用心的那完一本 書-設計中的設計,一本由日本知名平面大師所寫的書。我之所以用「很用心」的字眼形容,即是因為我不只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我想我至少看了三遍以上,但是至 今我仍然覺得,還有很多是我還沒在他字句間所學習到的。一本書的重量,可以用磅秤來測量。但是一本書的質量呢?對於我來說他給我很大的衝擊、改變了我許多 的觀點以及讓我知道不同的思考方向。如果用「質能互換」來解釋,這本書對我來說有極大的質量(PS:在物理中質量是絕對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下定決 心在我大學之中要怎麼「幹」。

如同各位的第一個感覺,我來到大同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小。學姊說:「小有小的好。」這句話我認同。多虧了大同的小,跟很多同學、學長姐總能不期而遇,彼此 間的距離很小很小,而班上也很快的就熱絡起來。我不排斥小學校,至少我不必在課堂間奔波於校園,也不用因此害怕吃不到午餐或趕不上大學入門。但是這間學校 卻隱藏著另外一個極大的缺點。

「封閉。」無論是校園建築規劃以致在這裡畢業的每個學生、教授。我感受到一種封閉。不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大同真的不大,但是夠 裝的下我們這些學生四年,但是四年之後,我們要何去何從?有些人不願意面對這些問題,那些人指認為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但是盲目的追隨必導致兩極化的下 場,俗話說的好:「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雖然大同的老師不會帶你住套房(而是帶你去淡水玩),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的教學適合所有的 學生?我不否認在這裡每一位老師的實力,然而我質疑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上課講講義、自己找時間做作業,這還是認真的老師。比較差的老師,上課不上課,作 業自己研究。這是哪門子的教學?某些我愛上的課居然是用上課時間做練習(或者說是作業),我認為這是耽誤學習。某些老師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認定自己是最 好的就算了,也會接連牽扯到學長、研究生、畢業生甚至大同大學。我想大同是個經不太起外界輿論的封閉學校,從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自己去查)就知道。

既來之則安之,這裡還是有很多好老師,對於有心的同學還是可以成長。但是如果成長的只是少數,那對那群少數或是其他相對多數都是不好的事。很可惜的是,每 個人唸大學的目的的確都不一樣,每個人未來想做什麼也不一樣,每個人對自己現在、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畢業後的期望也都不一樣。也許我不該打這篇文 章,讓別人以為我很自視高傲以及對其他同學有著怎樣的想法。也許也正因為,我和大家還沒熟到可以互相批評的境界,也許也因為,我自己搞不好也是沒什麼實 力。但是我想表達的是,生於安樂死於安樂。

------------------------
上了大學,你想得到什麼?
------------------------





二、欠缺

對於台灣的畢業學生,業界給予評價最缺少兩個東西。不是經驗以及成就,儘管業界在意你的畢業成績、得過的獎項,但是你是否能在納加公司生存下去,完全依靠著:抗壓力的程度、視野的寬廣度。

70年次後生的人,被通稱為草莓族,不是因為我們長的很像草苺,而是因為我們在比較優渥的家境中成長,在比較沒有壓力的過程中學習,對於未來,有些人甚至 不愁吃穿。就好比草莓在完好的環境中成長,但是面對現實社會的強風暴雨是否有幾顆草莓能夠屹立不搖?如何面對壓力,如何面對考驗,是我們這一顆顆的草莓能 否在往後的市場上叫賣的重要因素。區區的一點不順心就叫苦連天、一點點的困難就說自己辦不到,既不會成長也無法成長,不是因為你先天失常,而是你拒絕營 養。挫敗是成長的開始,我樂意參加所有比賽(只要時間夠),不是因為我自信可以拿下名次也不是我想高調出名,而是我想成長,我想學習,因為我知道我在唸大 學而非由你玩四年。而視野,便是在各種磨練之中所得到精華。一個人視野觀廣的人,他知道怎麼看事情、怎麼分析問題、怎麼面對問題。相反的,另一種人便只能 看到眼前的利益與好處。
大學四年之間,你想得到什麼?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多少人可以摸著良心回答出來。這麼說可能又有人覺得我高傲自大,但我只是希望告訴所有看到這裡的人,也許你應該看看過去三個月你做了什 麼。大一過了超過1/4,你準備好當個大學生了嗎?你準備好成為社會上一份子了嗎?你準備好學習了嗎?還是你只想用新的交朋友、玩樂,然後走一步算一步 呢?

寫到這裡,心裡很難過。一方面我怕有人看了這篇文章就直覺認為我驕傲自大,一方面因為我把我自己的大學生活寫的如此悲哀,好像我根本來錯地方,或是根本沒 地方容得下我這個怪異的外星人?現在的生活跟我所想要的差距很大,即便我想努力縮短蔗兩條線間的差距,但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讓我害怕去思考這些問題。也許 我也可以過很快樂的大學四年,也可以整天跟大家嘻嘻哈哈,可以每天都到處玩,對於某些科目,考前多花心思上去,其實好像都不難過。但是這麼做,有違當初我 來到此的目的。

一年半前,我買了我第一台數位相機。Sony W7。也正因為對那台相機的熱愛,我開始體會設計給予產品的力量,但那時的我仍想念資訊工程或者多媒體設計。幾個月後,台灣知名廠商-明碁正式併購德國西 門子的手機部門。KY(李焜耀)的勇氣、膽識令我動容,那幾個月台灣BENQ位世人所知,就好像忽然登上世界的舞台。而我內心對於設計那一點點的熱誠也一 點一點的開始發作。
幾個月後,根據合手型的穩定性要求我簡單的構思了數位相機模型,當然,沒學過設計的人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去看待一個產品,網路上的很多前輩給了我很多很多的 意見。這個挫折,也驅使我在今年的3月申請了工業設計系。直到今天,雖然也才幾個月之後,我覺得所有的成長仍來自於那本「設計中的設計」,儘管我上了大 學,念了設計,我覺得我似乎沒有成長。但是日子還是在過,時間還是在走,心中有種聲音在提醒著我(傳說中的OS嗎)。

我覺得要履行當初對自己的期望並且實踐它,如果你不認同,那也許我們想要不同的生活。所有的言論,你可以當作沒聽到,所有的建議,你可以治之不理。但是我還是不希望這篇文章會改變別人對我的看法,僅此一點。

---------------------------------
令人失望的事情,為什麼要選隊友?
---------------------------------








三、Team

應該是很久之前的文章吧,敘述著團隊力的重要性。團隊的力量是否絕對大於個人的力量儘管有待商確,但是一個可以良好運作的團隊絕對可以做到許多一個人辦不 到的事情。怎樣叫做良好運作的團隊?如果可以,隊友之間是熟識的朋友,平常就是會聊天談心知己,有著共同的默契與理想。就好像無名小站的創始人、就好像五 月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到一家公司,你的隊友是隨機的。言下之意,你無法選擇你想要的隊友,儘管你可以選擇你要和誰交好,但是在執行任務工作時,不管 你喜不喜歡你的隊友,你都要和他合作。而這就是團隊力的考驗,一個人是否可以適應各種團體,要看那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以及溝通技術。也許一個 人可以很厲害、技術很高超但是沒有良好與人相處的技巧便是孤軍奮戰。在大學之中,有很多時間可以讓你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但是大部分,你都可以選擇對象。如 果有一天,你不能選擇對象,你會放棄?還是和他合作?
為什麼會忽然扯到這一點就是最近因為參加比賽的事情搞出很多飛機,我也很難過,找隊友又不是找先生/老婆?幹麻這麼挑?如果只因為不太喜歡某個人或是對某 個人的某些想法、行為不認同而拒絕合作,也許短期還看不出影響,但是到職場上一定會吃虧。隊友≠朋友,這樣講或許無情,但是事實上和一個人是否能夠合作愉 快更兩人之間關係的好壞並沒友直接關係。然而一個在這方面處理的好的人往往可以是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當然儘管你並不想當領導者,但是你所欠缺的這項能力 會逼著你不得不去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寫到這裡算是一個結束,雖然還有一些話我想說。但是我已經表達目前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很希望大家都會是好朋友(一直),也希望大家四年之後都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設計師。就醬。





茫然望著天空,虛無的與飄落,似有似無。橋頭的另一端一盲目的人群,橋頭的這一端是酩酊大醉的我。

The Window (6)

窗外的憧憬(等待)


大雨,我坐在怡客窗邊,滴滴答答,
我想著、看著、等著,
一個個路人快速經過,
窗外的冷,寫在一張張慘白的臉孔。
點來的冰紅茶,習慣加入的那一丁點兒糖漿,
習慣,看著、等著那糖漿穿過不規則的冰塊,
最後默默無聲的沉澱在底部,等待下次我所翻弄起的漣旖。

一口,我凝視著眼前的畫面,

一整天,我花了好多時間在等待。
等待著可能不可能,
等待著應該出現卻還沒出現,
等待著我所寄望會發生卻又時時讓我失望。
等待,有些人花了一輩子在等待,
而我也即將花一輩子去等待。

有人不想長大,我卻時時覺得自己成長太慢,
有人害怕面對,我卻想親自挑戰。
對於夢想,我們花太多時間去遺忘,
對於未來,我們花太少時間去實踐。
夢想與未來,我們總是在等待,
等待著猶豫著,不知不覺卻也長大著,
直到有一天,我們終將面對該是未來的自己,
卻又只能抱著後悔無奈漠視。
直到有一天,我們終將感受曾經有過的夢想,
卻又只能懷著遺憾度過終生。

老年人常說:「年輕人就是不要怕做錯,我們最大的資本是時間。」
若因害怕、猶豫而不敢追尋夢想,
那麼,
那個夢想肯定會糾纏你一輩子。




冷冽的風,外套的拉鍊不能在高。
慣性的列車晚分,我也習慣等待。
窗外的風景始終在窗外,每次每次的想念,我只需要抬起頭。
但是窗外的風景,卻有我想實踐的理想,
在虛度光陰之時,我也很怕很怕夢想像流星般的隕落。
我不需要那幻想的餘暉、不需要那虛假的夢幻,
我要真真切切的踏上那塊領土,
用我的思想、用我的邏輯度過自己的生命。

「大學自此,雖僅三月,
朋友之間,相處融洽,
然於課業,雖不及卻也及,
欲之更好,非求勝心切,
只因來此並非欲玩樂四年,卻也學習。
然於目標,雖及卻也不及,
雖欲速不達,但卻愈緩愈妄。
只因人生,僅此一回。」

悄悄寫在畫冊上,喝下最後一口冰紅茶,
怡客總是這麼迷人。

The Window (5)

窗外的憧憬(凡人)

我覺得我很喜歡思考,喜歡那種與世隔絕的靜謐,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一張張不同的陌生臉孔,
我就坐在那,吃著我的早餐,看著一個人這樣走過。

我常想著,為什麼有人總是願意付出自己讓別人活的更快樂,
為什麼有人卻整天只為了自己利益而去陷害他人,
現在的社會一邊太亮太刺眼,一邊太黑摸不著頭緒,
而我是那灰色地帶,因為聽著一個個動人故事而流下眼淚,
因為看著一個個政治惡鬥而氣急敗壞,

我是凡人,在灰色地帶的凡人,
有時候我很想做大事,我很想改變這個社會,
希望社會可以更美好,但我知道,我沒辦法,
因此我想做個凡人好了,簡簡單單的凡人,
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拘無束,不用吃太好穿太好,
生活能過就好,只要能有意義的活著就好。

到了球場,大家臉上皆是睡眼惺忪,
老實說一大早來打球真的很詭異,但是課就是這樣排(無奈)。

今天不打球,我縮在場邊,看著一個個好笑的進球,
隨著大家歡笑而歡笑,我發現我真的是個凡人,
但我還滿喜歡就這樣當個凡人。
我不懂為什麼有人整天想報仇砍人、整天想賺更多的錢、整天無所事事混吃等死,
更不懂是什麼力量讓那些人不辭辛苦奉獻自我寫下感人事蹟。
不懂,是因為我是凡人,
但是這個社會就是需要凡人來綜合兩邊的極端,

平凡也許就是最美好,
我喜歡平凡的事物,
喜歡平凡的文具上面沒有花花綠綠,
喜歡平凡的衣服簡單整齊合宜耐看,
喜歡平凡的日子簡單輕鬆喜怒哀樂,
喜歡平凡的生活,喜歡平凡的女孩。
喜歡設計平凡的東西,是因為我平凡的人,
平凡是我的創意我的思維,因為平凡是貼乎人性,
人性就是平凡、簡單、輕鬆和一點點的快樂。

球不用打的太好,能在場上肆意揮灑汗水就好,
圖不用畫的太好,能表達腦中那片刻美麗就好,
文不用寫的太好,能紀錄心中那感性思維就好,
人不用做的太好,能簡單輕鬆快樂的活著就好,

「這樣就好」,是我所贊同的哲學,
而這也是無印良品的理念,
這個世界接受太多負擔,
這個社會承受太多不安,
我們需要更多平凡,而平凡其實就在生活周遭,

「平凡..其實也很不平凡。」

The Window (4)

窗外的憧憬(夢?)

張開眼,未必醒來。就好像,我起床了刷牙洗臉後吃早餐,
直到要出門的前一刻忽然想起書包忘在學校!
此時我才真的清醒,原來剛剛是在作夢。(好個夢!)

深夜,寧靜的可以聽到秒針步伐,電腦主機靜靜的運轉。
睡眼惺忪,其實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起來。打開電腦旁的桌燈...
「ㄉㄥ......ㄉㄚ..ㄉㄚ..」
只有開著的MSN,稍微瀏覽一下,沒有幾個人在線上。
看見幾個多年前的好友,當時還無話不談,
但仔細算算,也好久沒和他們聯絡了。
忽然有股慾望,想要敲他,隨便聊聊也好。
心中卻有種聲音:「如果你不敲他,他大概永遠也不會敲你吧。」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有時候總希望別人主動關心自己,但其實自己卻常是主動的一方,
而和我要好的也多是比較被動的人。也許習慣了我會主動找他們訴說心事,
但其實一個人難過時還是需要被別人主動關心的,
那種感覺,跟自己主動找別人說自己心情有多插有著很大的差別。

我還是沒有敲他,靜靜著看著他顯示的狀態。

開始瀏覽網頁,三更半夜沒什麼好新聞,
不過有時候到可以看到王建民的第一手消息。
班網一樣冷冷清清,一但大家生活圈彼此分離,失去了共有的生活,
班網似乎就不再有意義,一個一個的人越來越少上線。
在上面的幾乎只剩固定班底,無聊打屁沒營養、沒意義的話題。

你還是沒有敲我。

打開信箱,只有廣告信和電子報,其他的新信總會在睡前瀏覽一次。
BENQ宣布放棄西門子手機部門,對我來說震撼也很大。
至今會念工業設計有很大的機緣是來自於明碁吧。
儘管難過,商人有商人的思維,這不是我這種學生可以理解的。
不過KY仍是我心中的英雄人物。

你下線了,我心情有點難過,
小小寫了一下網誌,當然這並不能紓發多少不快。

朋友,似乎沒有一輩子的,每一段緣份都有他的保存期限,
就很像愛情。離開那段時間,也許都只能在回憶中找回當初那份真摯。
朋友,其實就是路人,生命中的路人,有的走的近有的走的遠,
但每個人都是從不同地方而來、往不同目的而去。
珍惜旅程中共患難的時光,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上了大學之後自己變的比過去還要積極些。
(至少以前我不會在台上講笑話XDDDD!)
想開了其實就沒什麼好難過,
只是我很難體會有人可以一直有人找他,多到一上線就要用"忙碌"或是"離開"的狀態。

不知道為什麼睜開眼,台北站到了。

嗯,這是很有意義的夢,呵。
到了台北一切節奏都變快,整個人不知不覺跟著緊張起來,
快速的走著,大家的速率實在很難以超越或跟隨,
每個人的方向都不同,加速度也不同,
有時候真的很難評斷到達捷運站門口的最快路線,
更何況有時候還會有人忘記拿出攸遊卡,拿出火車票卡,
(就是我啦= =")
不過想著想著就還是持續走著,等我想好怎樣走最快的時候往往也到了那個地方。
(半夜無聊打的文章= =")

The Window (3)

窗外的憧憬 (just Believe,ok?)


雲,不知不覺的聚集,一陣涼意襲背而來。
好天氣,總是說變就變,最後一抹燦爛的陽光從雲縫間收手。
陰沉壟罩此刻。
站在車站月台上,大家都再等待同一件東西,大家都再失去同一件東西,
有時候人群真的就是如此盲目。
車窗外的景物快速劃過眼簾,一下子我就忘記了剛剛出現過什麼,
車窗外的顏色,總是如此的讓人難過,灰色與暗藍色互相掩抹的天空、大樓、道路。
陰沉冗照著我。

我很疑惑,我對自己所有的自信疑惑。對自己所有感到疑惑,甚至恐懼。
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的,我不知道。全部的事情都只是定義,甚至連定義的本身都是定義。
也許今天我是我,也許明天我便不是我了。也許今天我有一個我所擁有的夢想,也許明天就破滅了。
不知不覺又想到存在的意義,離開感興趣抽絲剝繭,答案是那麼讓人傷心難過。
我可以不要想,假裝一切都沒事,反正,日子還是會下去,不管我是傷心還是難過。

自己的能力到哪裡我不知道,我很害怕自己的選擇。
自己的夢想,我時時刻刻的懷疑,自己是否有那個能力去完成。
更因為著,我總絕得我在原地踏步,我恐懼,其實,這不適合我。

哥倫布,是你讓我像這方向航行,
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堅持下去的嗎?
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對自己有信心嗎?
你可以告訴我,......

怎樣才叫做有實力的人?

「Oh,Captain my Captain.」

我該用什麼角度來看這一切?

The Window (2)

窗外的憧憬(空盪)

「I wanna,wanna fly along with wind.」清洗著身體,
窗外人聲、車聲漸漸吵雜,一個無所適從、盲目前進的巨大生命體正展開新的一天。
而我也曾認真思考,我是否也是那體制內的一個微小細胞,單純為了整體生命的延續而存活、工作。
若再向外跳脫,70、80億的人類也許只是佔據宇宙中為小細胞中的更為小細胞,
每人每天,依循宇宙的法則前進,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若暫時拋開宗教帶給我們的解釋,我們不過是有思考能力、創造能力的單細胞動物,
每天全世界幾百萬人自然死亡、幾百萬人意外身亡、幾百萬人遭到殺害,對這人類的世界有什麼影響?
每天又有數百萬人出身、數千萬人唸完高中、數億人踏入社會,
每個人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至今無解。
生物學告訴我們,宏觀而論就如前所述,人類個體的存在僅是為了人類族群的進化以及延續,
但若我在繼續問下去,人類族群為何要存在?小小一顆地球就有如此多的生物族群,那浩瀚的宇宙之中,
又真的欠缺這麼一個人類嗎?我把頭髮擦乾,看著鏡子前面的自己,
「其實一切的意義終究歸結在我,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就是存在的意義。」這是我不變的結論。
一個不完整的理論、不成熟的想法,但現實告訴我們世界因為每個我而存在,
有些人有許聽的懂,世界上如果沒有每個我,就不會有這個世界。
所有的名詞都只是定義,由人類定義,由每個我定義。
意義是各種名詞的解釋,由人類解釋,由每個我解釋。
六點三十分,換好衣服褲子,賴在客廳的長沙發上。家人也開始一天的活動,新的一天。
昨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那只是歷史。為何有人因為歷史的點點滴滴而難過、悲傷?
穿上鞋時,腳踝又傳來陣陣疼痛,由於剛剛已經泡過熱水,感覺已經沒有那麼深刻了。
近了電梯,好大的一面鏡子,你可以告訴我鏡中的人是昨天的我,還是今天的我,還是明天的我?

The Window (1)

窗外的憧憬 (晨)




天才濛濛亮,手機已經開始作響。五點四十分,每週二總是慣例早一點起床運動。兩眼尚未征開,左腳裸的疼痛襲上心頭。雖然已是習慣,但仍不勉低聲哀嚎。不知 何時才會好的舊傷,還是每天每天的作息對他是不斷不斷的新傷?不想再去想,一陣掙扎之後便翻下床。一眼憋見床邊的電腦昨晚忘了關,打開看見很難的發生的事 情。離線訊息:「最近過的還好吧?」想想那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忍不住嘴繳一抹微笑,但其實心裡卻是不知如何回覆。關上螢幕,開始準備慣例的運動。 為了讓腳踝漸漸恢復必須慣例性的做比較和緩的運動,比如說慢跑。穿上護腳踝之後手拿毛巾就出了家門。我最喜歡這種天空,夜還未歸,天上仍然看的到夜晚的痕 跡,似乎還在依依不捨?但是時間不會停止,我慢跑向前,努力維持身體的平衡、固定的頻率。看著太陽漸漸高過遠邊的大樓,髮間的汗水在眼前滴落。六點十五 分,體力也消耗差不多了。拿起毛巾把臉的汗水都拭去,開始慢步走向早餐店。「老闆!早啊!」「早阿,一樣吼!」老闆宏亮的聲音總是讓疲憊的我精神為之一 振。

Direction Of my Blog

When you are exploring one of my artical, maybe you cannot find it right away.
Just follow the classification, I think it'll hepl you a lot.


1.The Window

this classification are writing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my dreaming collage life and the true collage life.

2.Comment

The writing of comment aboult anything worth to discussion is here.

3.Design

Anything aboult design is here

4.Future

Thinking any possible of product to being in the future.




One more important, i'll try writing in English .
But it's impossible for me always writing in English.
I even think that now you're seeing is the only one in English in this blog.